讀報時間

《陜西師大報》總第695期 三版:專題報道 本期共4版

查看往期

畢業(yè)了,到西部去!

作者:本期策劃 周健 學生記者 羅欣宇 周文雨 賈夢真 王振寧

2024-06-16 15:34:02

編者按:6月,伴著花香與蟬鳴,又一年畢業(yè)季如約而來。師大校園里驪歌輕揚,2024屆畢業(yè)學子即將開啟人生新征程。四年浸染“西部紅燭兩代師表”精神,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畢業(yè)了,到西部去”的諾言。本期關(guān)注,讓我們走近一支支即將登上三尺講臺的鮮亮“小紅燭”,傾聽他們的青春故事。

教育是傳遞光亮

主人公:化學化工學院 馬曉霞

就業(yè)去向: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第一中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chǔ)的學科,它不僅僅是一場視覺盛宴,更是一門揭示物質(zhì)變化與規(guī)律的學科?!睉阎鴮瘜W的濃厚熱愛,2020年9月馬曉霞第一次踏入師大雁塔校區(qū)校門,“我至今仍記得初入師大時迎面撲來的古樸氣息?!痹趯W校濃厚的學習氛圍熏陶下,她努力扎實教學基本功,常常伴著清脆的鳥鳴上課,迎著昏黃的夜燈歸來,走在路上仍然回想實驗課上發(fā)生的奇妙反應。

多學、多聽、多看、多練,大學四年里,這是馬曉霞時刻警醒自己的八個字,“我在大二下學期便進入實驗室開始進行深度學習,組會上總能接觸到最前沿的科研訊息,遇到棘手的問題可以請教導師,兩年的磨練讓我對各類專業(yè)軟件和化學實驗都更加得心應手?!边@不僅為她畢業(yè)后進入教師行業(yè)打下堅實基礎(chǔ),也讓她在科學研究中不斷開拓視野、增強自信。

“我真的愿意扎根家鄉(xiāng)從教嗎?”馬曉霞曾多次叩問自己的內(nèi)心。直到得知“燃燈校長”張桂梅的感人事跡,她深深為之震撼,“我真正領(lǐng)悟到,因為看到差距,才要立志奮起!教育是用自己的燭火點燃另一盞蠟燭,照亮孩子們前行的路。我的‘點亮’之旅,為何不從生我養(yǎng)我的故鄉(xiāng)開始呢?”即將踏上教師工作崗位的馬曉霞,堅定了回鄉(xiāng)從教的使命擔當,逐夢前行,綻放光彩。


從聆聽到講述——“學為人師”

主人公:外國語學院 王路峣

就業(yè)去向:包頭市第一中學

“求職就業(yè)猶如挽弓搭箭,蓄力、瞄準,期待放手一搏的時機?!睂τ谕趼穽i來說,他的箭矢已然穩(wěn)穩(wěn)射中了靶心——包頭市第一中學,他的母校。

回顧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從仰望講臺到站上講臺,從聆聽到講述,從接收到傳遞,從少年到青年,在熟悉的校園里,身份的轉(zhuǎn)換讓王路峣對“老師”二字有了新的理解。“招聘面試大多是無生試講,但當真正站上講臺面對學生時,我才明白,教師傳授給學生的不僅僅是課本知識,還有理想情懷和道德涵養(yǎng)?!?/p>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王路峣深知“教教人之人,育育才之才”的責任和使命所在,為自己制定了高標準嚴要求的卓越教師成長計劃,“從當下來看,備好課、上好課,熟悉新教材與新課標是我入職后的首要任務;而形成自己的班級管理與教育教學風格,獲得學生、家長和社會的認可是我更長遠的職業(yè)規(guī)劃與期待?!?/p>

“到西部去,秉一盞紅燭,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綻放青春光芒?!睂τ谕趼穽i來說,從填報高考志愿的那一刻起,不忘教育初心,擔當育人使命,便成了他無言的承諾。如今,他選擇與母校并肩攜手,呵護更多西部的孩子們向上向善向美成長。


唱響與傳承民族的聲音

主人公:音樂學院 曾寶誼

就業(yè)去向:廣西南寧第十四中學

“端正擇業(yè)觀念,精準定位,在社會的廣闊天地大顯身手?!狈泵Φ那舐毤荆魳穼W院曾寶誼耳邊時?;仨懼暯娇倳泴η嗄耆说囊笠髧谕?。最終選擇回到家鄉(xiāng)廣西投身基礎(chǔ)教育工作,她感到十分自豪。

“唱山歌,這邊唱來那邊和……”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擁有豐富的民間文化資源,悠揚動聽的民歌便是其中之一。廣西民歌蘊含著深厚的民族文化和歷史傳統(tǒng),把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融入課堂教學,是壯族女孩曾寶誼從教后的目標,“作為土生土長的壯族人,看著家鄉(xiāng)的民歌山歌資源逐漸被現(xiàn)在的孩子遺忘,我感到惋惜,更明白傳承它是我的使命?!?/p>

教育實習期間,讓曾寶誼印象最深的是組織班級合唱比賽,“學生們從一開始不愿意開口,到后來為了比賽一起努力,展現(xiàn)出最好的精神狀態(tài),這中間的杠桿就是教師全力以赴打磨好課堂,喚醒孩子們對音樂的熱愛。”

作為第十四屆“紅燭杯”師范生教育教學能力大賽術(shù)科組一等獎獲得者,曾寶誼對美育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美育包括但不限于藝術(shù)教育,在上課時教師要緊扣核心素養(yǎng)安排設計課程,讓學生多實踐、多感受?!痹谠鴮氄x眼里,即將迎來的日子閃爍著挑戰(zhàn)的光芒,“我會利用好我們當?shù)氐拿褡逦幕Y源,盡我所能讓學生喜歡音樂,重視美育,在且行且歌中讓孩子們?nèi)姘l(fā)展。”


去做邊疆的建設者

主人公:化學化工學院 王瀚石

就業(yè)去向:烏魯木齊市第八中學

“王老師,您還會回來嗎?可以再當我們的老師嗎?……”教育實習的最后一天,孩子們圍在王瀚石身邊,用稚嫩的語言表達著對這位實習老師的喜愛與不舍。實習期間結(jié)下的短暫師生緣,在王瀚石心中留下了長久的感動和力量,為他推開了赴西部從教的一扇門。

“實踐是成長的源泉”,大學四年,他積極參加各類講課比賽,獲得了第十四屆“紅燭杯”師范生教育教學能力大賽特等獎、陜西省第三屆高等學校師范生教育教學能力大賽一等獎及2022年陜西師范大學未來教師素質(zhì)大賽一等獎等。學習之余,王瀚石還擔任了化學化工學院學生會體育部部長,參與并主持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比賽省級項目,調(diào)研“雙減”政策落實情況,了解西部教育現(xiàn)狀。這些經(jīng)歷讓他更加堅定了回到西部、服務家鄉(xiāng)的決心。

憑借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和寶貴的實習經(jīng)驗,王瀚石成功簽約他的母校烏魯木齊市第八中學。手捧碩果,王瀚石對未來的期待溢于言表,“可以在自己的母校從教,為新疆、為祖國西部的教育事業(yè)作出貢獻,我非常自豪!在平凡的崗位上堅守師者情懷,做一名淳厚博雅的陜師大人,做一名知行合一的教育人,我會為此不懈努力!”


讓教育的燭火照耀雪域高原

主人公:物理學與信息技術(shù)學院 徐一坤

就業(yè)去向:定向西藏

“我的爺爺是軍人,在他的影響下,我從小就有一顆保家衛(wèi)國的心,但由于身體原因沒能通過入伍體檢?!蹦袃褐驹谒姆?,這并未磨滅17歲四川男孩徐一坤的赤誠之心。在填報高考志愿時,他堅定地選擇了畢業(yè)后奔赴西藏。

為了提前適應未來離家?guī)浊Ч锏墓ぷ鳎煲焕みx擇前往祖國西南邊境的云南瑞麗實習。在那里他不僅領(lǐng)略到邊境的風土人情,更了解到邊境的教育現(xiàn)狀,“當看到那里的孩子們眼中閃著求知若渴的光芒,在收獲知識時露出天真燦爛的笑容,我內(nèi)心涌起了從未有過的幸福。”

在校期間,徐一坤還通過傾聽校友仰孝升、張莎莎的事跡,進一步堅定了從教理想,“我會暢想自己未來在遙遠的西藏傳遞教育火種的畫面,內(nèi)心感到踏實而充滿力量。”

從單個詞匯到簡單的交流句式,從跑步到打籃球,從聽藏語歌到讀藏族文學,徐一坤積極學習藏語、進行體育運動、了解藏族風俗,一步步靠近“夢中”的雪域高原,“面對未來,我相信自己能克服在藏區(qū)工作的困難和不適,踏踏實實從基礎(chǔ)教學做起,同時爭取成為一名物理競賽教練,為西藏物理學科競賽的發(fā)展作出自己的貢獻,讓祖國的西部花朵綻放出更美的色彩。”


勇敢挑戰(zhàn)人生的“第一次”

主人公:體育學院 和佳昕

就業(yè)去向:青海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百舸爭流千帆競,波濤在后岸在前?!昶鋾r,責任在肩,到西部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和佳昕始終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滴水可以匯成江流,“我希望可以用自己的青春守望西部教育的美好明天。”

大學期間,曾經(jīng)內(nèi)向的個性,讓和佳昕很難在活潑的體育教學課堂中克服恐懼,打開內(nèi)心,“每一個‘第一次’,都需要極大的勇氣邁出第一步!”學習上,她注重調(diào)動自己的好奇心,追求知識的深層邏輯,不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她反思自己的成長之路,意識到多元的運動方式和創(chuàng)新教學法對她個人和學生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實習期間,體育器械數(shù)量的局限、場地的局限、學生對自己的認知局限等,都一度讓她陷入焦慮。面臨這種情況,她靜下心來思考,嘗試用學校器材創(chuàng)設新的體育游戲,“看到學生們新奇和歡笑的表情,我重拾了迎接挑戰(zhàn)的信心。”

“去做,被拒絕再說!”漸漸地,和佳昕總結(jié)出這樣的學習生活準則,不再過度在意他人的目光,在實踐中不斷找回自信,“自信和勇氣,是一名優(yōu)秀教師不可或缺的品質(zhì)。”

“青年一代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zhì)是建設祖國的基礎(chǔ),將學到的知識和經(jīng)驗帶回西部是我反哺家鄉(xiāng)的最好方法?!焙图殃空f。


接過“西部紅燭”的接力棒

主人公:歷史文化學院 汪靜

就業(yè)去向:第26屆研究生支教團 赴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第一中學支教

“大一時,我參加學校的微團課大賽,選的題目是教育扶貧。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我第一次了解到研究生支教團。”這次經(jīng)歷在汪靜的心里埋下了支教的閃亮種子。

有了方向,便有了動力。她努力學習專業(yè)知識,不斷扎實講課技能,最終站上了陜西省第三屆高等學校師范生教育教學能力大賽二等獎的領(lǐng)獎臺。她主動投身學生工作,四年連任班級團支書,并參與教育基金會秘書處學生助理工作,在實踐中鍛煉綜合能力。她積極參與鄉(xiāng)村支教、志愿講解等多項志愿服務,積淀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

“在思考自己的畢業(yè)去向時,我堅定地選擇了研究生支教團。我想去祖國欠發(fā)達地區(qū),把師大的紅燭溫暖帶到那里?!彼哪昀铩暗轿鞑咳?,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這句話成為支撐她不斷前進的精神動力。

如今,她如愿成為我校第26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接過了這支飽含力量的接力棒,“在那里,我將以滿腔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念追逐自己的教師夢,在西部這片熱土上與孩子們共同書寫成長的青春詩篇,用一年時間留下終生的美好記憶?!?/p>